发布时间:2019-08-19 12:20 发布人:南京中博教育 发布来源:南京中博教育 浏览人数:183
前几日大学同学发了一条朋友圈,内容是“还有人不看抖音吗?”一时间,那些沉默在微信里好友们纷纷举起了小手。那一刻我竟然发现,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人不看抖音。这位同学之所以发出这样的疑问,是因为上个周末我们刚刚见过面,和其他几位久未谋面的大学同学一起去南锣鼓巷吃了晚饭。席间说起近有趣的事,话题就总是会绕到抖音上。
一般对话模式是这样的:
“你看那个××的视频了吗,笑死我了!”
“××是谁啊?”
“这你都不知道,就是抖音上的,近特别火的……”
“我不看抖音”
“啊,你不看抖音啊……”
就此这个话题结束,随之而来的是几秒钟的沉默。但是没过多久,那些玩抖音的人又会不约而同地把话题拽到抖音上面。近这段时间,对于不玩抖音的人来说,在不同的场合遇到这种对话的几率会大大增加。
所以这位同学发朋友圈的时候,我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巨大的疑问:
我就不看抖音,怎么了?
这些没有搭上所谓的流行文化列车的人,仿佛或多或少地在被列车上的人嘲笑或调侃着。但是历史的相似性就在于,这样事情常常发生。对于90后来说,早些年地下城与勇士、QQ炫舞这些游戏火爆的时候,大家都纷纷约着同学去玩。在那个监管力度还不够完善的年代,城市角落里的小网吧里面,刷着别人身份证就能上机的小朋友兴奋地敲击着键盘,屏幕照亮他们的小脸蛋,看上去炯炯有神。在放学的路上他们谈论的都是游戏装备、升级打怪的话题,众多的孩子中间,那一个不玩游戏的孩子,在他们中间仿佛整个人都变得灰暗了。
还是那一套对话模式:
“你玩DNF/炫舞吗?”
“我不玩”
“哦,好吧……”
于是玩游戏的那个孩子一肚子关于攻略的话,关于升级的话,就被塞了回去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以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人际交往的教程或者说经验分享,都在强调一个观点,就是要这些所谓的少数群体去融入多数人当中,掌握别人熟悉的领域会是你们之间打开话题的有效途径。
听上去倒是没什么问题。但有一个问题被忽略掉了,就是,别人都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也要去做?难道仅仅是因为别人都在做吗?
这让我想起一件事,去年家里人在劝我考公务员的时候,是这么跟我说的:“你叔叔同事的儿子从美国留学回来都回县里考公务员了,你怎么就不能去考?”
那一刻,我竟无言以对。
我们这些在传统与新鲜价值观碰撞下长大的一代人,内心常常充满着矛盾,一面奋力摆脱传统,一面又不自觉的被传统影响着我们的行为。
从小到大我们接收到的教育就是要服从集体,不要张扬个性,这种基因祖祖辈辈传承下来,已经融进了我们的骨子里了。尽管这几年开始流行追求自我,追求个性。但实际上,我们依然是穿着奇装异服,隐藏在人群中的“乌合之众”。很多人认为自己有着新潮的装扮,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,说一些让人惊奇的话,甚至是有一身古怪的脾气,就是有个性了。但在某些情况下依然会习惯性的对不同于自己的,别人的差异性产生排斥。特别是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部分,比如性少数群体,时至今日,当联合国等权威组织都已经声明同性恋是人类正常现象的时候,依然有人公然反对LGBT人群。大家一边认为自己思想开放,包容个体,但另一边却在否定别人的不同。
或许,我们所谓的包容个性,只不过是对自己的包容。
放眼到生活中,不要认为不刷抖音、不玩王者荣耀、不看微博、不逛夜店,不喝星巴克的人是被流行淘汰的,并对其颇有微词,也许人家对生活这门艺术有着更立体的追求,或许当你在对着手机屏幕哈哈大笑的时候,人家已经把抖音里的美景都游览遍了。或者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,已经掌握了领域内前沿、流行的东西。而流行这件事谁又能说的清楚呢,社会前进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流行,众人一同追求流行的行为本身,又有什么个性可言?
这个世界上能改变我们的太多了,也许只是陌生人的一个眼神,领导的一句话,朋友的一个质疑。与此同时能够污染我们的也太多了,比如一次不公平的遭遇,一条打破规则的捷径……很多人高举着个性的旗帜走进沙漠就再也没有出来,留下的是一片没有棱角的雅丹地貌。
我们的地球上有70亿多亿人,这个庞大基数决定了无论你怎样独特,理论上都会有人与你的生活方式相同。所以,个性不是要你与别人不同,能够坚守下去,才叫个性。
版权声明:本文我就不看抖音_怎么了_中博培训学校: http://www.nj-test.com/news/207.html 禁止一切方式转载、抄袭!
相关内容:
更多人关注:
下一篇:学IT还能拿奖学金_中博培训学校